東西New Art 設立紀念公開拍賣

LOT 152

本阿彌 光悅

和歌色紙帖「橘」

JPY 1,000,000 - 1,500,000
HKD 52,700 - 79,100
USD 6,800 - 10,200
技法 紙本、水墨、金泥底繪、淡彩
外框 立軸
尺寸 21.3×19.1 cm
鑑定書 田山方南手寫盒「陽明家傳来」
文獻 三彩社編,《季刊 古美術 20》,三彩社,1967年,pp.89–94,堀江知彦〈光悅之書──和歌色紙帖〉

HIGHLIGHT

【詩歌原文】〈歌の詠み〉皇太后宮大夫 俊成女哥「橘の 匂ふ あたりの うたたねは 夢も むかしの そでのかぞする」
出典:『新古今和歌集』第三巻〈夏歌〉第二四五番、題しらず
通釋:在橘花幽香瀰漫的地方小憩時,連夢中似乎都縈繞著昔日衣袖的芬芳。這首和歌出自《新古今和歌集》,收錄於夏歌卷,作於建仁三年(1203)四月以前。當時作者俊成卿女與其夫源通具共同參加歌合(即「通具俊成卿女歌合」),本歌即在其中出現。

本作品為本阿彌光悅(ほんあみ こうえつ)所書《和歌色紙帖》中的一頁。光悅與近衛信尹(近衛三藐院,1565–1614)、松花堂昭乘(1548–1639)並稱「寛永の三筆」,是江戶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書藝巨匠之一。三人皆不拘於傳統能書之範疇,而光悅更將書法昇華為高層次的藝術表現。
 據傳,光悅書作的下繪多由俵屋宗達所作,但本件作品是否出自宗達之手尚無定論。光悅早年受尊朝法親王傳授青蓮院流書法,後又從近衛前久習書。正因師承多樣,他的書藝超越了傳統和樣書道的範疇,對平安朝名筆的鑽研與體悟,也成為其後「光悅流」裝飾性書風的重要根基。在本作品中可見光悅筆勢的律動與肥瘦的變化,整體如舞般流麗,已不僅是文字,而是一種可供凝視與感受的藝術。光悅生活於桃山至江戶初期之交,與狩野永樂、狩野山樂等人繪製豪放華麗的障壁畫的時代相重,作品的氣韻亦可謂深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藝術精神。
 美術史家堀江知彦在《季刊 古美術》第20號〈光悅の書—和歌色紙帖—〉中指出:「此帖相傳出自近衛家傳來,畫面構圖精緻細膩,或許是近衛家備妥色紙後請光悅題書的作品。」而相見香雨則評曰:「有人認為此為寛永年間之作,但我判斷為慶長期光悅四十歲前後之作。此人素以勤學著稱,筆墨勤勉,此帖正是其最為純熟之時的代表作。」
 此外,田山方南於識箱中記有「陽明家傳來」之語,折紙副本亦記載箱上曾有「陽明家印」,但現已更換新箱,舊藏印記無法確認。
 本阿彌光悅出身於以刀劍鑑定與研磨聞名的本阿彌家。除繼承家業外,他以數寄者(藝術愛好家)之姿活躍於書法、陶藝、漆藝、能樂與茶道等領域,是名副其實的綜合藝術家。晚年,光悅受德川家康賜予洛北鷹峯之地,建立「鷹峯光悅村」,成為日本近世藝術與文化的象徵性人物。

品相報告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