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法 | 油彩、畫布 |
| 簽名 | 左下方有簽名、年代 |
| 外框 | 裝框 |
| 尺寸 | 49.0×59.5 cm |
| 製作年份 | 1953 |
| 鑑定書 | 附東美鑑定評價機構鑑定委員會鑑定證書、作家原裝板、Hama Yasui標識 |
| 文獻 | 《安井曾太郎遺作展圖錄》,1956年,No.273 |
| 展覽會 | 「安井宗太郎遺作展」,1956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
本作描繪了一條大鯛魚,因其體型過大以致從擺放在桌上的盤子中延伸出來,頭部自右向左上方傾斜。作品中亦將擺放盤子的桌子略微偏移,並將金棕色的地板板紋納入畫面,形成俯視視角,進一步突顯了安井曾太郎畫面表現的豐富性。據悉,安井經常以親友贈送的水果或花卉作為靜物題材。然而,油彩創作需耗費時間,在此過程中花會褪色枯萎,水果亦會腐爛。
與本作相同題材的「鯛」作品收藏於靜岡縣伊豆下田市的上原美術館(由大正製藥株式會社名譽會長上原昭二捐贈的近代繪畫收藏所展示的私立美術館)。該館所藏之《銀化鯛》(65.0 × 54.0 cm)與本作極為相似,且創作年份相同。美術館解說中記載:「收到知人於新年贈送的新鮮鯛魚,從不同角度以鮮明色彩描繪。作品完成期間,模型魚一直放置於畫室直至五月。」因此,最初鮮紅的鯛魚最終已完全乾化。
作家本人回憶:「這是我首次以油畫描繪鯛魚,創作並不順利,每日進行,模型魚最終完全乾枯。然而,乾魚實際上十分美味,某種程度上看來宛如精緻的銀雕。」他亦回憶道,完成後因心生憐惜,與家人一同將鯛魚連盤埋於山中。
此外,安井曾太郎以靜物描繪魚類的作品極為罕見,故本作在其創作中具有極高價值。從藝術價值而言,可與《銀化鯛》媲美甚至更勝。更重要的是,本作於安井逝世翌年舉辦的「安井曾太郎遺作展(東京、京都)」中展出,可見其在安井作品中亦被認定為高度評價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