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法 | 岩彩、云肌麻纸、画板 |
| 外框 | 有框 |
| 尺寸 | 194.0×224.4 cm |
| 鉴定书 | 有作家标识 |
*关于估价,请与我们联系。
千住博的《建筑物系列》创作于1984年至1996年间,是他作为画家的起点之作,也可说是他早期探索的主题之一。这个系列源于千住入读东京艺术大学不久后开始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他小学时期在东京大都市探索无人建筑街道的回忆。千住本人后来也曾说过,他的创作理念是「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描绘」。
千住的童年在东京度过,他就读的小学位于麻布,靠近东京港与东京塔。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会搭都电或步行前往涩谷,途经从港区到涩谷区的老旧建筑群。当时这些建筑大多已有历史,每栋楼都有通往楼顶的楼梯与通道,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正合小朋友的冒险心。都市长大的孩子们没有像乡下孩子爬树或登山,而是偷偷溜进废弃的建筑,爬消防梯,跨越围栏到达屋顶,享受属于自己的小小探险。
这些废弃建筑的探索,逐渐变成如迷宫般的旅程,充满魅力。水泥加固的走廊、风雨侵蚀的墙面与地板,以及灰色建筑群的延伸景象,虽带有岁月痕迹,却隐含一种奇特的美感。黄昏前柔和的光线、夕阳映红的天空与建筑的对比,为日常景象带来新鲜感。
进入国中、高中时期,千住在横滨日吉上学,家也搬到郊区,有时因腰痛治疗需要,他也度过了孤独的时光。然而,为了准备东京艺术大学入学考,他开始前往新宿补习班,清晨从新宿大楼缝隙中看到的天空,给他留下心理上的深刻印象——既有一丝哀愁,又带来清新感,也唤起了被遗忘的童年记忆。
进入大学后,童年熟悉的老旧建筑街景大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玻璃建筑群。但每当他在新建筑中发现老旧建筑,心中便涌现强烈的冲动,驱使他跑向屋顶,俯瞰整个街景。虽然眼前的景象已是全新的都市面貌,但童年记忆的碎片仿佛拼凑成完整的画面。
学生时期的千住,常手持速写本,无心地漫步于东京街头,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正是这些累积的经验,最终凝结为《建筑物系列》,呈现出作家心中原初的城市风景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