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法 | 纸本、水墨、金泥底绘、淡彩 |
| 外框 | 画轴 |
| 尺寸 | 21.3×19.1 cm |
| 鉴定书 | 田山方南手写盒「阳明家传来」 |
| 文献 | 三彩社编,《季刊 古美术 20》,三彩社,1967年,pp.89–94,堀江知彦〈光悦之书──和歌色纸帖〉 |
【诗歌原文】〈歌の咏み〉皇太后宫大夫 俊成女哥「橘の 匂ふ あたりの うたたねは 梦も むかしの そでのかぞする」
出典:『新古今和歌集』第三巻〈夏歌〉第二四五番
通释:在橘花幽香弥漫的地方小憩时,连梦中似乎都萦绕着昔日衣袖的芬芳。这首和歌出自《新古今和歌集》,收录于夏歌卷,作于建仁三年(1203)四月以前。当时作者俊成卿女与其夫源通具共同参加歌合(即「通具俊成卿女歌合」),本歌即在其中出现。
本作品为本阿弥光悦(ほんあみ こうえつ)所书《和歌色纸帖》中的一页。光悦与近卫信尹(近卫三藐院,1565–1614)、松花堂昭乘(1548–1639)并称「寛永の三笔」,是江户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书艺巨匠之一。三人皆不拘于传统能书之范畴,而光悦更将书法升华为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据传,光悦书作的下绘多由俵屋宗达所作,但本件作品是否出自宗达之手尚无定论。光悦早年受尊朝法亲王传授青莲院流书法,后又从近卫前久习书。正因师承多样,他的书艺超越了传统和样书道的范畴,对平安朝名笔的钻研与体悟,也成为其后「光悦流」装饰性书风的重要根基。在本作品中可见光悦笔势的律动与肥瘦的变化,整体如舞般流丽,已不仅是文字,而是一种可供凝视与感受的艺术。光悦生活于桃山至江户初期之交,与狩野永乐、狩野山乐等人绘制豪放华丽的障壁画的时代相重,作品的气韵亦可谓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美术史家堀江知彦在《季刊 古美术》第20号〈光悦の书—和歌色纸帖—〉中指出:「此帖相传出自近卫家传来,画面构图精致细腻,或许是近卫家备妥色纸后请光悦题书的作品。」而相见香雨则评曰:「有人认为此为寛永年间之作,但我判断为庆长期光悦四十岁前后之作。此人素以勤学著称,笔墨勤勉,此帖正是其最为纯熟之时的代表作。」
此外,田山方南于识箱中记有「阳明家传来」之语,折纸副本亦记载箱上曾有「阳明家印」,但现已更换新箱,旧藏印记无法确认。
本阿弥光悦出身于以刀剑鉴定与研磨闻名的本阿弥家。除继承家业外,他以数寄者(艺术爱好家)之姿活跃于书法、陶艺、漆艺、能乐与茶道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综合艺术家。晚年,光悦受德川家康赐予洛北鹰峯之地,建立「鹰峯光悦村」,成为日本近世艺术与文化的象征性人物。